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,充實自己的腦袋,最近看到這本書策展的50個關鍵覺得很不錯,很想買來看看策展的50個關鍵,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策展的50個關鍵,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,還會幫你把書策展的50個關鍵宅配到家,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,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策展的50個關鍵,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,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!
策展的50個關鍵
策展的50個關鍵
策展的50個關鍵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9010038871&RID=C1000302652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《策展的50個關鍵》
銀行欠款追訴期
國立工藝科學博物館資深策展人,
集20年實務經驗與精選百張展示案例
以基礎觀念、開始提案、規畫、設計、製作、開放營運6大主題切入
提煉策展真本事第一次策展就上手
20年資深策展人實務經驗大公開
50個從「構想」到「實作」的關鍵提問
百貨公司的服飾配件特賣展、商場異國美食展、
卡通人物特展、社區藝術活動......
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策展的時代
從傳統博物館擴散到商場、古蹟、工廠、文創園區、戶外空間、甚至市集中,參觀各式各樣的「類博物館展示」成了全民運動,策展這一行也愈來愈熱門。但是,沒有相關科系的訓練,有志於策展的人該去何處學習?
本書從本土的工作經驗與實務需求出發,整理出策展時常見的50個基本問題,藉由「一問一答」的方式,循序漸進的描摹出「策展學」的輪廓與細節,引領讀者跨入這個有趣的專業領域。希望能幫助「正在」、「將要」與「想要」策展的人們,從容的面對策展工作中的波折與問題,練就策展的真本事,推出理想中的展示!
成大講座教授兼副校長/顏鴻森
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創辦人/桂雅文
汶墨工作室負責人,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/胡琮淨
作者介紹
李如菁
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畢業,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,現任職於國立工藝科學博物館展示組。曾主編《零障礙博物館》,參與多次大型展覽之策展工作並著有《台灣電信的故事》、《三分鐘的魔法:泡麵╱特展專輯》、《風箏特展專輯》、《鎖與鑰匙兩千年特展專輯》等特展專輯;發表〈重新思考物件展式的可能──以「適得其鎖:鎖具」特展為例〉、〈產業類展示策略之探討:以台灣電信產業系列展示為個案〉等多篇期刊論文。
推薦 台中小額借貸
策展的50個關鍵-目錄導覽說明
推薦序一
推薦序二
引言
Chapter1清楚界定──準備開始前的基本觀念
Q1何謂「策展」?
Q2何謂「類博物館展示」?
Q3誰參與策展?
Q4要從何處開始著手策展?
Chapter2摩拳擦掌──逐步形塑出展示提案
Q5何謂「展示提案」?
Q6如何設定「展示目標」?
Q7「展示類型」的影響為何?
Q8如何設定「展示主題」?
Q9如何評估展示地點?
Q10如何估算「所需經費」?
Q11如何安排工作時程?
Q12如何評估展出文物?
Q13如何設定目標觀眾?
Q14策展工作團隊的組成為何?
Q15提案可行性分析的重點為何?
Q16如何對外爭取贊助?
Chapter3擘劃成形──展示規劃的思思想想
Q17何謂「展示規劃」?
Q18「基本設定」包括哪些要素?
Q19如何設定「預期效益」?
Q20何謂「核心概念」?
Q21如何撰寫展示內容?
Q22如何挑選展出文物?
Q23如何讓贊助機構在展示中有「適當的露出」?
Q24如何在展示中呈現敏感或爭議之話題?
Q25如何將學術研究轉化成為展示?
Q26如何讓展示內容真正定案?
Chapter4沙盤推演──從抽象到具象的展示設計Q27何謂「展示設計」階段?
Q28如何判斷展示設計的好壞?
Q29如何監督展示設計的進行?
Q30何謂「細部設計圖說」?
Q31如何讀懂細部設計圖說?
Q32何謂良好的參觀動線?
Q33何謂良好的說明圖板設計?
Q34何謂良好的視聽軟硬體設計?
Q35何謂良好的模型設計?
Q36在設計階段如何準備文物相關資料?
Q37何謂良好的互動式展示設計?
Q38設計與製作兩者要統包或分包為宜?
Chapter5逐步堆砌──從圖面到場面的展示製作
Q39何謂「展示製作」階段?
Q40何謂好的展示製作廠商?
Q41如何做好說明圖板的審查?
Q42如何做好影片的審查?
Q43如何做好互動式展示的審查?
Q44如何做好模型與造景的審查?
Q45如何做好文物上架作業?
Chapter6打開大門──面對大眾的開放營運
Q46何謂「開放營運」階段?
Q47開放參觀後如何維持展示的最佳狀態?
Q48如何面對外界的批評與指正?
Chapter7後記──著手開始策展吧
Q49策展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?
Q50如何開始第一次策展?
推薦序
作者根據其豐富的博物館展示內容規劃、策展推動執行、以及企業合作募款等歷練,加上分享實務經驗的使命感及個人特質,前後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撰寫本書,有條理的介紹專業策展工作的各個面向,以準備開始、展示提案、展示規劃、展示設計、展示製作、開放營運、及後記等單元為架構,將策展的來龍去脈分為五十個重要的主題呈現,內容豐富多元、深入淺出,是本書寫流暢、圖文並茂、兼具策展學理與實務運用的好書。
諸多的專業書籍雖架構完整、內容充實,閱讀起來也具相當的知識性,但讀完後常仍有不知如何開始與解決問題的困擾。本書以系統工程界面整合的邏輯組織內容,以檢核表法問題的手法導引閱讀,對於資深策展者、會引起共鳴,對於終日埋首策劃與展示工作者、是旱中甘霖,對於無助的展示工作初學者、是一盞明燈,對於(類)博物館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、則是一本跨域學習、瞭解策展知識的寶典。
成功大學講座/機械系教授
謹識
《策展的50個關鍵》是如菁,從抽屜翻出來了卻心願,當作,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。這,是多麼大的分享啊,書的內容不僅證明台灣博物館人憑藉一步一腳印發展在地的經驗,和一位基層公務人員的良心美意。默默地累積成為這滿滿地誠意,將策展過程所經歷的實務條理寫出來,供大家參考。內文字裡行間的文氣完全沒有要為名為利為升官的一絲氣息,這是作為一名專業人士,最坦蕩的胸懷,台灣人最美的知識分子質感,傻傻地把她全會的全部教給想學的人,太佩服如此有意義的動機。
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創辦人
近年民眾參與、社區營造與文創產業的思維趨勢,蔚為風尚。如何將新的知識觀念、文化創意與工作計畫成果廣為宣傳,以各類型的展覽吸引民眾參觀,也成為重要的媒介之一。大大小小各類型的策展活動,正式或是非正式的,如雨後春筍的出現。但是礙於有限的經費,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性,許多情形只好由沒有太多策展經驗的民眾、社區規劃師或是文創從業人員「校長兼撞鐘」,趕鴨子上架。缺乏經驗的策展結果,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即便如此,各類規模的展示活動,仍期待有效地將主要的訊息傳達出去,引起民眾走進展場的興趣。但如果沒有太多經驗的策展團隊,應該如何有效率、流程的執行策展作業?
《策展的50個關鍵》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戰手冊。
本書作者李如菁女士,將其從事策展專業20多年的豐富經驗,歸納整理成有系統的工作方法。從展題內容的破題、主題設定、如何說好展示的故事、工作執行規劃、空間設計、財務、人員安排、傳銷、營運、意見回饋等,策展過程可能遇到的重要課題,一一說明,一步一步引導不熟悉策展流程的人,第一次策展就上手。策展生手可以依據本書第七章提供的策展檢索表,預先做好工作計畫,在遇到突發狀況時,較有周全的準備可面對與解決。策展人既像導演、又像搭舞台的人,有步驟的流程,才能讓表演者(展示內容)可以充分展現其特色與魅力,自然展覽成功的機率就提高許多。
對於有經驗的策展專業者,本書也點出未來的策展市場趨勢是甚麼?在21世紀策展人,到底應具備什麼樣的思維與哲學?
本書內容鎖定時下普及的「類博物館展示」型式,期望透過不同的新展示媒材與方法,使展覽達到「知識傳遞與教育意義」的目的。一位好的電影導演,必須是一位好的story teller。對於一位好的策展人,這個道理亦然!
本書正文與附錄內容中例舉的許多實例,讓策展專業者可參考近年來許多成功的博物館或是展覽趨勢,如何構思更具有創意的主題,並剖析新一代觀賞者的閱聽習慣,介紹日新月異的互動展示方式,使知識與人類結晶不再被關在博物館的象牙塔內,精采的展示內容真正可以走入生活,走入民眾的心靈。
汶墨工作室負責人
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
謹識
Q2 何謂「類博物館展示」?
在開始策展前應先思考:你將要策辦的展示,究竟應具備著何種特質?如此方能在繁瑣工作中掌握應有的原則,而不致使最後完成的展示走樣。
「類博物館展示」,顧名思義就是:類似博物館所舉辦的展示;本書以此為名乃是因為台灣近年來流行的展示,究其本質與特色主要乃師自於博物館展示。
社會大眾所接觸到的展示其實形形色色,上百貨公司有「內睡衣大展」、「鞋子包包大展」,假日出外時可能會遇上「客家民俗展」、「史努比特展」,工作中要去世貿中心參觀「五金產業展」、「電腦資訊大展」;在如此多種的「展示」中,博物館展示因其「博物館」屬性而有其特殊之處。
何謂博物館?許多書籍對於「博物館」的定義、宗旨、特性等已有完整敘述,在此不再贅述,但博物館為其所屬的展示,帶來三種主要特性:
▍以教育為目的
博物館主要基於社會教育目的而設立,因此博物館展示亦具備了教育功能;這也是博物館展示與一般商業展示最大的不同,其目的不在於商業行銷或是販售商品,而是基於非營利目的來傳遞與散播知識。所謂教育功能,反映在展示的實務面向則是:展示內容具有高度的知識性,並重視觀眾能否理解展示所欲傳達的內容。
▍以物件作為傳達知識的主要手段
博物館數百年來以蒐藏與研究物件為宗旨,因此其展示也以物件的呈現為大宗。所謂物件,範圍其實十分廣泛,從考古挖掘所得的古代陶瓶,精緻美麗的畫作與工藝品,到稀有動植物的標本,或深具歷史意義之老引擎等技術物件,甚至是我們生活週遭隨手可見的用品。這些物件從意義、歷史或美學的詮釋觀點被編排與呈現,並輔以文字、圖示、動畫等方式。至於不以物件為主的科學中心,及其所衍生出來的互動式展示,從某個層面來看它亦利用了「物件」──即展示的設施──來傳遞訊息。
▍展示不只是「展示」
從博物館人十分熟悉的「博物館四大功能:蒐藏、研究、展示、教育」說法中,可以找出展示在博物館運作中的位置;博物館「蒐藏」物件,並針對物件進行「研究」,然後將物件與研究成果「展示」出來,且配合舉辦相關的「教育」活動。因此策展人在構思展示時應全方位思考,從上游的蒐藏、研究,到下游的教育活動、甚至行銷推廣。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23*17
頁數:156
出版地:台灣
商品訊息簡述:- 作者:李如菁
追蹤
- 出版社:釀出版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6/9/5
- ISBN:9789864451357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民間二胎房貸利息
策展的50個關鍵
策展的50個關鍵
策展的50個關鍵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9010038871&RID=C1000302652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策展的50個關鍵評價,策展的50個關鍵哪裡買,策展的50個關鍵評比,策展的50個關鍵推薦2017,策展的50個關鍵價格,策展的50個關鍵特賣會,策展的50個關鍵折扣價,策展的50個關鍵推薦好書,策展的50個關鍵好書推薦
媒體報導,針對最高法院前院長楊仁壽日前在「年金改革溯及既往違憲研討會」指出,前總統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。對此,李辦強調李並沒有「終身俸」,楊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請楊自律自重,並要求於48小時內公開致歉,型式不拘,以免自誤。
新聞稿「請楊仁壽前院長公開道歉」說,楊前院長曾貴為司法院大法官、最高法院院長,想必「法學素養」必異於常人。如今卻未善盡查證之責即率爾發言,誤導視聽。非但折損自身法學巨擘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李辦說,李卸任時已放棄數十年公職年資累積的18%優惠存款,禮遇係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辦理,並沒有所謂的「終身俸」。相關規定皆是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。
坦白說,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是否『依現任總統月俸按月致送終身俸』的禮遇,改為『按月致送25萬元禮遇金』,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…云云,果若楊員確為「口誤」,當然應該說清楚講明白致歉,但真正讓人看不起或者說會引起人民非議的是,是李本人言行的失格、失德與失智。
簡言之,對比李辦所發出「自曝其短」的相關指涉,筆者只需將相關「內文置換」即可發現李登輝的毀憲亂政,李前總統曾貴為「『中華民國』總統、台灣省主席、中國國民黨主席等,想必『政治素養』必異於常人」。
如今,卻未善盡卸任總統且比照李元簇前副總統「沒有聲音、不甘政」的基本做人道理與職業道德,即不斷率爾發言並誤導視聽大眾,非但折損自身「民主先生」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「背骨、叛台」之嫌。講再白一點,李的在職與卸任後表現,完全可套用阿扁前總統的經典名言,「四不一沒有」。
首先,對中華民國台灣無庸置疑、無可爭辯的釣魚台列嶼主權,李說那是日本人的就是「不忠」,其次,李曾說卸任後要去福音傳教,事後卻完全背離對「天父」所做的莊嚴承諾,就是「不孝」,第三,面對多年爭訟的鴻禧山莊侵占民地案件,蓄意杯葛顢頇以拖待變,就是「不節」,第四,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任內,侵占國民黨黨產量身定做設立了台綜院,更在執政時期將國民黨帶向「黑金政治」的萬惡淵藪,就是「不義」,進一步闡述就是「沒有禮義廉恥」,遑論李的夫人曾文惠女士與時任立委謝啟大那件再詭異不過、「最終沒有『司法真相』結論」的美金運送案件。
準此,對一個已被民進黨玩殘不論是一次金改、二次金改乃至所謂核四停建等「數千億損失」的台灣寶島而言,說實話,一個數十年公職年資所累積的「18%優惠」存款,或者是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的「終身俸」而言,那都不過是件「小巫見大巫」、不足影響大局的 「a piece of cake」,李相關的奇言怪行更是「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」,試問,在這個「事實真相只有一個」的狀況下,難道李更不應該在24小時內公開致歉嗎?
●本文作者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。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。
●來稿或參與討論,文章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媒體報導,針對最高法院前院長楊仁壽日前在「年金改革溯及既往違憲研討會」指出,前總統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。對此,李辦強調李並沒有「終身俸」,楊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請楊自律自重,並要求於48小時內公開致歉,型式不拘,以免自誤。
新聞稿「請楊仁壽前院長公開道歉」說,楊前院長曾貴為司法院大法官、最高法院院長,想必「法學素養」必異於常人。如今卻未善盡查證之責即率爾發言,誤導視聽。非但折損自身法學巨擘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李辦說,李卸任時已放棄數十年公職年資累積的18%優惠存款,禮遇係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辦理,並沒有所謂的「終身俸」。相關規定皆是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。
坦白說,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是否『依現任總統月俸按月致送終身俸』的禮遇,改為『按月致送25萬元禮遇金』,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…云云,果若楊員確為「口誤」,當然應該說清楚講明白致歉,但真正讓人看不起或者說會引起人民非議的是,是李本人言行的失格、失德與失智。
簡言之,對比李辦所發出「自曝其短」的相關指涉,筆者只需將相關「內文置換」即可發現李登輝的毀憲亂政,李前總統曾貴為「『中華民國』總統、台灣省主席、中國國民黨主席等,想必『政治素養』必異於常人」。
如今,卻未善盡卸任總統且比照李元簇前副總統「沒有聲音、不甘政」的基本做人道理與職業道德,即不斷率爾發言並誤導視聽大眾,非但折損自身「民主先生」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「背骨、叛台」之嫌。講再白一點,李的在職與卸任後表現,完全可套用阿扁前總統的經典名言,「四不一沒有」。
首先,對中華民國台灣無庸置疑、無可爭辯的釣魚台列嶼主權,李說那是日本人的就是「不忠」,其次,李曾說卸任後要去福音傳教,事後卻完全背離對「天父」所做的莊嚴承諾,就是「不孝」,第三,面對多年爭訟的鴻禧山莊侵占民地案件,蓄意杯葛顢頇以拖待變,就是「不節」,第四,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任內,侵占國民黨黨產量身定做設立了台綜院,更在執政時期將國民黨帶向「黑金政治」的萬惡淵藪,就是「不義」,進一步闡述就是「沒有禮義廉恥」,遑論李的夫人曾文惠女士與時任立委謝啟大那件再詭異不過、「最終沒有『司法真相』結論」的美金運送案件。
準此,對一個已被民進黨玩殘不論是一次金改、二次金改乃至所謂核四停建等「數千億損失」的台灣寶島而言,說實話,一個數十年公職年資所累積的「18%優惠」存款,或者是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的「終身俸」而言,那都不過是件「小巫見大巫」、不足影響大局的 「a piece of cake」,李相關的奇言怪行更是「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」,試問,在這個「事實真相只有一個」的狀況下,難道李更不應該在24小時內公開致歉嗎?
●本文作者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。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。
●來稿或參與討論,文章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媒體報導,針對最高法院前院長楊仁壽日前在「年金改革溯及既往違憲研討會」指出,前總統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。對此,李辦強調李並沒有「終身俸」,楊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請楊自律自重,並要求於48小時內公開致歉,型式不拘,以免自誤。
新聞稿「請楊仁壽前院長公開道歉」說,楊前院長曾貴為司法院大法官、最高法院院長,想必「法學素養」必異於常人。如今卻未善盡查證之責即率爾發言,誤導視聽。非但折損自身法學巨擘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誹謗之嫌,李辦說,李卸任時已放棄數十年公職年資累積的18%優惠存款,禮遇係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辦理,並沒有所謂的「終身俸」。相關規定皆是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。
坦白說,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是否『依現任總統月俸按月致送終身俸』的禮遇,改為『按月致送25萬元禮遇金』,李登輝的終身俸也沒有被改掉…云云,果若楊員確為「口誤」,當然應該說清楚講明白致歉,但真正讓人看不起或者說會引起人民非議的是,是李本人言行的失格、失德與失智。
簡言之,對比李辦所發出「自曝其短」的相關指涉,筆者只需將相關「內文置換」即可發現李登輝的毀憲亂政,李前總統曾貴為「『中華民國』總統、台灣省主席、中國國民黨主席等,想必『政治素養』必異於常人」。
如今,卻未善盡卸任總統且比照李元簇前副總統「沒有聲音、不甘政」的基本做人道理與職業道德,即不斷率爾發言並誤導視聽大眾,非但折損自身「民主先生」之譽,更已有蓄意公然「背骨、叛台」之嫌。講再白一點,李的在職與卸任後表現,完全可套用阿扁前總統的經典名言,「四不一沒有」。
首先,對中華民國台灣無庸置疑、無可爭辯的釣魚台列嶼主權,李說那是日本人的就是「不忠」,其次,李曾說卸任後要去福音傳教,事後卻完全背離對「天父」所做的莊嚴承諾,就是「不孝」,第三,面對多年爭訟的鴻禧山莊侵占民地案件,蓄意杯葛顢頇以拖待變,就是「不節」,第四,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任內,侵占國民黨黨產量身定做設立了台綜院,更在執政時期將國民黨帶向「黑金政治」的萬惡淵藪,就是「不義」,進一步闡述就是「沒有禮義廉恥」,遑論李的夫人曾文惠女士與時任立委謝啟大那件再詭異不過、「最終沒有『司法真相』結論」的美金運送案件。
準此,對一個已被民進黨玩殘不論是一次金改、二次金改乃至所謂核四停建等「數千億損失」的台灣寶島而言,說實話,一個數十年公職年資所累積的「18%優惠」存款,或者是依《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》的「終身俸」而言,那都不過是件「小巫見大巫」、不足影響大局的 「a piece of cake」,李相關的奇言怪行更是「公開資訊,網路搜尋即可獲致」,試問,在這個「事實真相只有一個」的狀況下,難道李更不應該在24小時內公開致歉嗎?
●本文作者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。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。
●來稿或參與討論,文章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7F2AC28E8EDFB1FB